要分享您的照片或在朋友与您分享照片时收到通知,请获取属于您自己的免费 Picasa 网络相册帐户。
2010年9月30日星期四
2010年9月29日星期三
摄影:合浦文昌塔
合浦文昌塔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(公元1613年),距今约有400余年历史,是一座八角七层的叠涩出檐楼阁式的砖塔,高36米,塔直径10米。全塔由底 向上呈锥状逐层收缩,显得挺拔俊秀。塔尖原为密檐式的塔刹,后遭雷电击毁,1981年修缮为葫芦宝顶。塔基以长条青砖石板构筑而成,塔身用青砖里外三层粘 砌,每层塔内墙壁上均砌有6阁佛龛,佛龛里曾安放有佛像。原本有东西向券顶风门供人出入,塔内各风门均与阶梯相通,可沿着阶梯逐层环绕登至塔顶。登塔远 眺,豁然开朗,南襟禁山,西倚望州岭,北临府城,西扼乾体港,为"全郡砥柱"。
文昌塔又称文笔塔、文峰塔、番塔,是当时钦廉地方一座具有风水意义的宝塔。据说建造此塔的作用就是旺文启智利学业,以庇护古县城文化昌盛,弥补当地文 峰的不足,振兴文运,从而可以多出文人才子。文昌塔修筑后,合浦县文人才子辈出是有史料记述的。据明崇祯10年《廉州府志·图经志·历年纪》记载:廉之西 南隅无岗,江流斜去,形家所忌;民无贮蓄,科名亦廖,乃请于抚按造塔以镇之……塔名文昌,义取丁火之文明也。"址于城南之冈,累七层,高丈十,贯以阶升, 外扃以环道,翼以扶栏,朱碧辉映,时有铮铮之声。峭出之间如文笔状,固一郡之望也。" 另据《阳宅三要》记载:"凡都省府厅州县,文人不利,不发科甲者,宜于甲、申、丙、丁四字上立一文笔塔,只要高过别山,即发科甲;或山上立文笔,或平地修 高塔,皆为文峰。"依此可据,文昌塔的修筑是为了补辅当时廉州府"形家所忌"的地理环境,改变"民无贮蓄"、文运不昌的风水劣势,使之丁火文明昌盛。
有关合浦文昌塔,民间还有不少的传说。
据说,清乾隆年间,进士出身的康基田受命到廉州任知府,府治就设在如今的合浦县城。精通风水的康基田一到合浦,就四处考察地形。他发现合浦是个"犀牛 出海形",而城南一带正是"犀牛吉地"。这一带坟地较多,若谁家偶尔葬中穴位,子孙必然大贵。子孙一贵,势必威胁"康府"地位。于是,康基田命人在城南建 起文昌塔。当斜阳照射时,塔身长长的投影恰像一根七节钢鞭,鞭打犀牛,将之往回驱赶,以破风水。据说,康基田此举,使合浦百年间不出人才!
但细心的人会马上发现:所谓"康基田立文昌塔破合浦风水"之说,根本不可能是事实。文昌塔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(公元1613年),而康基田清乾隆三十 七年(公元1773年)才由钦州知州擢升为廉州知府。他到合浦时,文昌塔早已立起来了。
据北海市文史专家黄家蕃先生考证,民间所谓"专破合浦风水"的康基田,其实是个颇有成就的官员,他"为官清正,在钦、廉多惠政"。任廉州知府时,康基 田引进种桑养蚕技术,解决了不少农民的生计问题;他主持修复"海门书院",大兴文教之风;他疏浚城壕,改善城中排水系统和乡间农田灌溉设施;他还兴建城内 街、桥和"东坡亭"、"清乐轩"等园林设施,使廉州城更整洁美观……
当然,民间传说也并非空穴来风。据记载,康基田确实在合浦主持建造过一座塔——文峰塔,可惜这座塔早已坍塌了。
关于合浦文昌塔,另外两个故事在合浦民间流传更广:
一是说:古时合浦廉江常生水患,祸害民生。有一年,不知从何处跑来一头巨大的犀牛,停留在廉江河湾里。从此江水不再泛滥,百姓得以安生。到明万历年 间,官府赋税徭役名目繁多。然而,每当官吏到廉江一带横征暴敛时,犀牛便会现行,将官吏吓跑。恼怒的官吏们经一番谋划,在廉江河湾高坡上建起文昌塔。塔落 成后,每逢太阳斜照时,塔影便倒映在河湾中,像一条长长的鞭子抽打在犀牛身上,致使犀牛无法在廉江安身,只得逃逸他处。此后,贪官们又可为所欲为了。
另一种说法是:明代某一年,廉州来了个"番鬼佬"(廉州人当时对外国传教士的蔑称)。这"番鬼佬"目光犀利,能看穿石头。一次,"番鬼佬"来到廉江 边,一眼便看出水里有头大犀牛,马上意识到这是个灵物,并预感廉江因此日后必出大人物。为扼制廉州,"番鬼佬"便编造谣言说:"河湾中的犀牛是个妖孽,不 除去终有一天会祸害地方。"官府听其怂恿,便在廉江河湾旁山坡上建起一座酷似牛鞭的塔。塔落成后,像鞭子不断抽打犀牛,使之无法安生,只能逃往别处。此 后,廉州便少出俊才了。因此,合浦一些人又将文昌塔称为"番塔"。 关于"番塔"的另一说法是古合浦是印度佛教传入我国的最初之道,印度佛教有寺庙庵外,塔又为一象征,当时两广人惯称洋人为番鬼,而塔作为安葬印度高僧骨灰 (舍利) 的建筑物,故塔称番塔就顺理成章了。
当地文史研究专家考察后发现:其实,合浦文昌塔的修建,与所谓"驱赶犀牛"的传说毫不相干。
明崇祯十年版《廉州府志·卷一·图经志·历年纪》中,就简要而明确地讲述了建文昌塔的目的:"(文昌塔)址于城南之冈,累七层,高丈十,贯以阶升,外 扃以环道,翼以扶栏,朱碧辉映,时有铮铮之声。峭出之间如文笔状,固一郡之望也。"显然,前人之所以建这座塔,是将出"文笔"、出人才的"一郡之望"全寄 托在了它的身上。
旧版《合浦县志》中也记述道:建造文昌塔,是因为"此地无高冈,江流斜去,形家所忌",由此造成"民无储蓄,科民亦寥寥(纳税人不多)"。于是,"乃 请于抚,按造塔以镇之"。建塔费用,除了动用府库杂税的余额银两外,还向民间摊派进献建筑材料,共耗银八百余两。之所以 "塔名文昌,义取丁火之文明也"。在古人眼里,南面方位属"火"。在南面立文昌塔,是期望文昌帝君护佑当地文明昌盛的意思。
文昌塔又称文笔塔、文峰塔、番塔,是当时钦廉地方一座具有风水意义的宝塔。据说建造此塔的作用就是旺文启智利学业,以庇护古县城文化昌盛,弥补当地文 峰的不足,振兴文运,从而可以多出文人才子。文昌塔修筑后,合浦县文人才子辈出是有史料记述的。据明崇祯10年《廉州府志·图经志·历年纪》记载:廉之西 南隅无岗,江流斜去,形家所忌;民无贮蓄,科名亦廖,乃请于抚按造塔以镇之……塔名文昌,义取丁火之文明也。"址于城南之冈,累七层,高丈十,贯以阶升, 外扃以环道,翼以扶栏,朱碧辉映,时有铮铮之声。峭出之间如文笔状,固一郡之望也。" 另据《阳宅三要》记载:"凡都省府厅州县,文人不利,不发科甲者,宜于甲、申、丙、丁四字上立一文笔塔,只要高过别山,即发科甲;或山上立文笔,或平地修 高塔,皆为文峰。"依此可据,文昌塔的修筑是为了补辅当时廉州府"形家所忌"的地理环境,改变"民无贮蓄"、文运不昌的风水劣势,使之丁火文明昌盛。
有关合浦文昌塔,民间还有不少的传说。
据说,清乾隆年间,进士出身的康基田受命到廉州任知府,府治就设在如今的合浦县城。精通风水的康基田一到合浦,就四处考察地形。他发现合浦是个"犀牛 出海形",而城南一带正是"犀牛吉地"。这一带坟地较多,若谁家偶尔葬中穴位,子孙必然大贵。子孙一贵,势必威胁"康府"地位。于是,康基田命人在城南建 起文昌塔。当斜阳照射时,塔身长长的投影恰像一根七节钢鞭,鞭打犀牛,将之往回驱赶,以破风水。据说,康基田此举,使合浦百年间不出人才!
但细心的人会马上发现:所谓"康基田立文昌塔破合浦风水"之说,根本不可能是事实。文昌塔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(公元1613年),而康基田清乾隆三十 七年(公元1773年)才由钦州知州擢升为廉州知府。他到合浦时,文昌塔早已立起来了。
据北海市文史专家黄家蕃先生考证,民间所谓"专破合浦风水"的康基田,其实是个颇有成就的官员,他"为官清正,在钦、廉多惠政"。任廉州知府时,康基 田引进种桑养蚕技术,解决了不少农民的生计问题;他主持修复"海门书院",大兴文教之风;他疏浚城壕,改善城中排水系统和乡间农田灌溉设施;他还兴建城内 街、桥和"东坡亭"、"清乐轩"等园林设施,使廉州城更整洁美观……
当然,民间传说也并非空穴来风。据记载,康基田确实在合浦主持建造过一座塔——文峰塔,可惜这座塔早已坍塌了。
关于合浦文昌塔,另外两个故事在合浦民间流传更广:
一是说:古时合浦廉江常生水患,祸害民生。有一年,不知从何处跑来一头巨大的犀牛,停留在廉江河湾里。从此江水不再泛滥,百姓得以安生。到明万历年 间,官府赋税徭役名目繁多。然而,每当官吏到廉江一带横征暴敛时,犀牛便会现行,将官吏吓跑。恼怒的官吏们经一番谋划,在廉江河湾高坡上建起文昌塔。塔落 成后,每逢太阳斜照时,塔影便倒映在河湾中,像一条长长的鞭子抽打在犀牛身上,致使犀牛无法在廉江安身,只得逃逸他处。此后,贪官们又可为所欲为了。
另一种说法是:明代某一年,廉州来了个"番鬼佬"(廉州人当时对外国传教士的蔑称)。这"番鬼佬"目光犀利,能看穿石头。一次,"番鬼佬"来到廉江 边,一眼便看出水里有头大犀牛,马上意识到这是个灵物,并预感廉江因此日后必出大人物。为扼制廉州,"番鬼佬"便编造谣言说:"河湾中的犀牛是个妖孽,不 除去终有一天会祸害地方。"官府听其怂恿,便在廉江河湾旁山坡上建起一座酷似牛鞭的塔。塔落成后,像鞭子不断抽打犀牛,使之无法安生,只能逃往别处。此 后,廉州便少出俊才了。因此,合浦一些人又将文昌塔称为"番塔"。 关于"番塔"的另一说法是古合浦是印度佛教传入我国的最初之道,印度佛教有寺庙庵外,塔又为一象征,当时两广人惯称洋人为番鬼,而塔作为安葬印度高僧骨灰 (舍利) 的建筑物,故塔称番塔就顺理成章了。
当地文史研究专家考察后发现:其实,合浦文昌塔的修建,与所谓"驱赶犀牛"的传说毫不相干。
明崇祯十年版《廉州府志·卷一·图经志·历年纪》中,就简要而明确地讲述了建文昌塔的目的:"(文昌塔)址于城南之冈,累七层,高丈十,贯以阶升,外 扃以环道,翼以扶栏,朱碧辉映,时有铮铮之声。峭出之间如文笔状,固一郡之望也。"显然,前人之所以建这座塔,是将出"文笔"、出人才的"一郡之望"全寄 托在了它的身上。
旧版《合浦县志》中也记述道:建造文昌塔,是因为"此地无高冈,江流斜去,形家所忌",由此造成"民无储蓄,科民亦寥寥(纳税人不多)"。于是,"乃 请于抚,按造塔以镇之"。建塔费用,除了动用府库杂税的余额银两外,还向民间摊派进献建筑材料,共耗银八百余两。之所以 "塔名文昌,义取丁火之文明也"。在古人眼里,南面方位属"火"。在南面立文昌塔,是期望文昌帝君护佑当地文明昌盛的意思。
(以上文字来源于网络)
摄影:运动:我的菜车,建和自行车
两个月前,从网上进了一台建和的单车,有发烧友的眼里,这辆建和的单车也只能用来买买菜,代步什么的。只是偶仍一懒人,在运动量是不可能做到的,所以不 用那么高级了。
单车车驾是铝合金的,有一层透明的涂漆,涂漆比较容易被刮。不过也无所谓了,铝合金就是这个颜色的,也不会生锈,怎么刮都不会难看到哪去。先来个全身 照,这车改动了一些东西,因为我身高问题,这车的车头调到最低还是显得有些高。而且车头到坐鞍距离短,对运动型姿势来说就有点舒展不开,所以就把原装的把 立换成了120mm的长把立,原装的把立大概是60mm的。因为有部分时间是休闲散步用的,不想总是趴着的姿势,就把原装的把立反装,加了一段塑料水管, 成为一个小的、位置比较高的小横把,把前刹装在小横把上。
前头横把上装有两个码表、一个水壶架、电筒架、红色的反光片、手机架还有个铃铛,比较多,基本上把横把都塞满了。两个码表一个是速度表(行程表),另 一个是发动机转速表(踏频表),从码表的测试,现在一般的速度在22km/h,踏频在80/min左右,平路最高速度有35km/h,下坡可到40km /h。车踦的感觉还是比较稳当,没有晃的感觉。
平时,车上有一个车尾包,一个横梁包。在车尾包上有一个车尾灯。其它就不带什么了。要拍照的时候就带上一个漂流木的摄影包,用橡胶带挂在车头上。
单车车驾是铝合金的,有一层透明的涂漆,涂漆比较容易被刮。不过也无所谓了,铝合金就是这个颜色的,也不会生锈,怎么刮都不会难看到哪去。先来个全身 照,这车改动了一些东西,因为我身高问题,这车的车头调到最低还是显得有些高。而且车头到坐鞍距离短,对运动型姿势来说就有点舒展不开,所以就把原装的把 立换成了120mm的长把立,原装的把立大概是60mm的。因为有部分时间是休闲散步用的,不想总是趴着的姿势,就把原装的把立反装,加了一段塑料水管, 成为一个小的、位置比较高的小横把,把前刹装在小横把上。
前头横把上装有两个码表、一个水壶架、电筒架、红色的反光片、手机架还有个铃铛,比较多,基本上把横把都塞满了。两个码表一个是速度表(行程表),另 一个是发动机转速表(踏频表),从码表的测试,现在一般的速度在22km/h,踏频在80/min左右,平路最高速度有35km/h,下坡可到40km /h。车踦的感觉还是比较稳当,没有晃的感觉。
平时,车上有一个车尾包,一个横梁包。在车尾包上有一个车尾灯。其它就不带什么了。要拍照的时候就带上一个漂流木的摄影包,用橡胶带挂在车头上。
看一下车头,原用的把立换成了120mm的,比原来的长很多,原来的把装后作的小横把在高位。
车头上的东西很多,看着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,不过对骑行没有大的影响。
车子用的刹车是碟刹,当然是最菜的级别,不过使用感觉上也比普通的刹车要轻松和舒服,也许是偶没用过什么高级 货。高级的自行车碟刹很贵,有点不明白,摩托的碟刹要求高得多,也没见贵到哪里去。
订阅:
博文 (Atom)